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 > 内容

自体颅骨“冰冻”后回植西安交大二附院神经外科助患者重塑完整颅骨

   时间:2025-03-17 22:09     来源:华商网     阅读量:6014   
 

近日,西安交大二附院神经外科成功实施院内首例自体颅骨回植术,标志着学科在颅骨修复领域取得新突破,将为颅骨修复患者带来了更安全、更经济、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3个月前,60岁的张大伯因治疗血管疾病行去骨瓣减压术,为进一步恢复健康和颅腔形态,慕名前来医院神经外科寻求诊治。交大二附院神经外科刘重霄团队接诊后对张大伯详细查体,充分沟通与讨论后,决定择期为张大伯行自体颅骨回植术。近日,张大伯常规查体提示已符合手术条件,在神经外科刘重霄教授指导下,郭振宇副教授主刀、黄廷钦博士配合,成功实施了体外保存的自体颅骨回植术,将3个月前取出的自体颅骨重新植入颅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出血极少,术后恢复良好并康复出院。复查时,张大伯头颅外观基本恢复正常,修复效果满意。

图1体外保存的颅骨

图2术后及术前CT对比

刘重霄教授表示,自体颅骨回植术是将患者因外伤、手术等原因取下的自体颅骨,经过特殊处理后重新植入原位的先进技术。与传统的钛网、PEEK等修补术相比,自体颅骨回植术具有感染发生率低、修复效果更佳、患者花费少的显著优势。上世纪80至90年代,在施行去骨瓣减压术时,医生可将手术中所取得的自体骨瓣临时埋藏于腹部皮下脂肪层,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行二次手术回植,但易出现骨质吸收,同时伴随脂肪液化、异物包裹性感染等问题,严重时需被迫弃用骨瓣,造成不可逆的修复失败。之后人工颅骨修补材料逐渐成为主流,如钛网、聚醚醚酮(PEEK)等,人工材料虽避免了自体骨瓣吸收风险,但新问题随之浮现,部分患者因积液等原因而增加了植入物感染的风险,也有部分个体对异物产生迟发型排异反应,导致修补材料外露或被迫取出。从人体内环境角度来讲,自体颅骨仍是颅骨修补的最佳材料。以往,自体颅骨回植术面临两大难题:体外颅骨吸收和灭菌问题。深低温技术和辐射技术成功攻克了这两大难题,深低温技术将取下的颅骨置于超低温环境中保存,有效防止了骨细胞死亡和骨质吸收;辐射技术对保存的颅骨进行严格灭菌,彻底杜绝了术后感染的风险。

西安交大二附院神经外科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精湛的专家团队,现已常规开展多项新技术,学科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提升危急重症救治、精细化全周期健康管理、康复治疗等综合能力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gg

点亮患者眼中的光平行病历

点亮患者眼中的光平行

“孙潇,23床今晚做睡眠监测,病人已经在病房了。”推开2

加快推进三甲医院网上问诊

加快推进三甲医院网上

得了不治之症或者严重疾病的人会想去更大的医院,所以各地的

坚持持续精准服务好重点人群

坚持持续精准服务好重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9日召开第二次全国农村疫情防控调度会

新冠、罕见病等用药进医保平均降价超六成——最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看点解读

新冠、罕见病等用药进

阿夫定片等新冠肺炎治疗药物已纳入医保,新进药品通过谈判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