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医院网-未经本站允许,禁止镜像及复制本站。投诉及建议联系邮箱:linghunposhui@sina.com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百姓医院网 WWW.cscaijing.COM 版权所有
“双11”前夕,靠防晒单品小黑伞起家的蕉下上新“过冬”产品冲锋衣。 此前,蕉下于2022年4月和10月分别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冲刺“中国城市户外*股”;截止目前,其IPO申请状态已转为“失效”。 「不二研究」据蕉下招股书发现:2022年上半年,蕉下TOP30网红商品营收占总营收的71.6%。目前,蕉下主要面临部分网红商品“依赖症”、季节性限制等问题,在「不二研究」看来,这主要是由于蕉下定位于防晒品类,而防晒品类受季节性影响较大,蕉下在生产环节依赖代工厂,且尚未掌握后端供应链;与此同时,蕉下户外产品的第二曲线尚未长成。 蕉下是一家中国城市户外鞋服公司,主要产品涵盖防晒、凉感、干爽、保暖、防水、轻便及运动防护等功能。 「不二研究」据其招股书发现:2022上半年,蕉下营收22.10亿元,同比增加81.3%;同期,经调整后的净利润为4.03亿元,同比增加196.32%。 2022年上半年,蕉下的广告及营销费用超10亿元,研发费用不足2亿元,且研发占比相对极低;截止2022年6月30日,蕉下的销售及营销人员占比58.0%,研发人员占比仅为14.5%。 此前4月的一篇旧文中,我们聚焦于蕉下从防晒品类到大户外领域的战略转变,但其防晒“黑科技”仍难逃“智商税”争议。 时至今日,蕉下不仅面临过度依赖部分网红商品、季节性限制等问题,且直面户外产品等第二曲线尚未长成。 从防晒品类到大户外领域,蕉下能否凭借冲锋衣“过冬”?由此,「不二研究」更新了4月旧文的部分数据和图表,以下Enjoy: 随着露营、徒步等城市户外运动的兴起,蕉下瞄准年轻世代消费者,又在疯狂收割“防晒焦虑”。 「不二研究」据其招股书发现,在2019-2022上半年,尽管蕉下营收近60亿元,但净利业绩并不亮眼,或由于营销费用蚕食利润。同时,其营销费率不断增加,但研发费率却在逐年降低。 毋容置疑,蕉下已经是国内防晒市场的“收割机”,但其究竟是硬核科技还是智商税?争议从未停止!在其推开IPO大门之后,用脚投票的资本市场,总会有自己的判断。 01 一把"小黑伞"撑起一个IPO 2013年,两位85后理工男马龙、林泽共同创立蕉下品牌,推出*防晒产品双层小黑伞。据称“蕉下”一词取自“芭蕉叶下”,代表其致力于满足年轻女性对户外防晒的追求。 在招股书中,蕉下援引灼识咨询数据称,以2021年总零售额及线上零售额计,其分別拥有5.0%及12.9%的市场份额,均为*大防晒服饰品牌。 截止IPO前,蕉下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马龙、林泽分别持股29.07%、27.91%,马龙的妻子王盈盈持股3.61%,林泽的妻子黄程程持股4.35%,四人合计持股64.94%;此外,红杉中国持有蕉下19.37%股份,蜂巧资本、华兴资本分别持股6.96%和1.54%。 2019-2022上半年,蕉下的营收为3.85亿元、7.94亿元、24.07亿元和22.10亿元,对比2019-2021年高达105.1%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速度开始出现明显放缓;同期,其毛利率也高达50.0%、57.4%、59.1%和60.3%,三年半提升了10个百分点。 尽管2019-2021年营收翻6倍并维持高毛利率,但蕉下的“造血”盈利能力却并不出众。招股书显示:2019-2022上半年,其净利润分别为-2320.7万元、-7.7万元、-54.73亿元和4.91亿元,直到2022上半年才首次实现扭亏为盈利;经调整之后,同期的净利分别为0.20亿元、0.39亿元、1.36亿元和4.03亿元。 在「不二研究」看来,尽管蕉下实现扭亏为盈,但与快速增长的营收规模相比,其净利业绩并不亮眼;一把小黑伞撑起一个IPO的故事固然美好,但是其盈利能力或将进一步受到资本市场的拷问。 02 高营销低研发难逃争议 凭借防晒双层小黑伞“出圈”,蕉下的营收主要来自于线上渠道。 2019-2022上半年,蕉下线上店铺和电商平台产生的收入分别为2.86亿元、6.18亿元、19.47亿元和17.08亿元;通过零售门店及其他产生的收入则分别为0.31亿元、0.32亿元、0.66亿元和0.95亿元。 以2022上半年为例,其线上销售收入占全部自营渠道收入的77.3%,线下零售门店的营销贡献率不足10%。 或由于此,伴随互联网获客成本不断增高,蕉下的广告及营销开支也在不断增长:2019-2022年上半年分别为0.37亿元、1.19亿元、5.86亿元,在同期营收占比9.6%、15.0%、24.4%;仅在2021年,蕉下的广告及营销开支比去年暴增392.28%。 2019-2022年上半年,蕉下的分销及销售开支为1.25亿元、3.23亿元、11.04亿元,同期营收占比分别为32.4%、40.7%、45.9%。为了保证盈利,2022年上半年蕉下削减了营销开支,其广告及营销费用占营收比,由去年同期的23.0%降低至11.9%,减少了一半还要多。 与逐年高企的营销费用相比,蕉下的研发费率却呈下降趋势。2019-2022上半年,其研发支出为0.20亿元、0.36亿元和0.72亿元及0.63亿元,在同期营收占比分别为5.3%、4.5%、3.0%和3.0%。 此外,据招股书显示,截止去年上半年,蕉下的销售及营销人员占比58.0%,研发人员占比仅为14.5%。 蕉下重营销的策略,或在未来一段时间持续。其在招股书中称,计划扩大营销团队,并进一步提高制作优质营销内容的能力,向消费者传递更加鲜明的品牌形象。 在「不二研究」看来,不论是防晒品类还是大户外领域,蕉下营销出圈只是下半场竞争的“敲门砖”;且随着互联网的流量越来越贵,如何减少营销对于利润的蚕食,蕉下需要更优解。 想要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优势,蕉下必须注重内层产品力、科技力和品牌力的叠加效应。 03 网红品牌难破网红局 一把胶囊系列伞售价两百多元,一个防晒口罩售价99元…… 据招股书披露,蕉下的产品组合主要涵盖服装、伞具、帽子、其他配饰和鞋履,包括防晒、凉感、干爽、保暖、防水、轻便以及运动防护等。 以蕉下2022上半年的营收为例,来自服装销售的营收为7.92亿元,占比35.8%;来自伞具的销售收入为2.61亿元,占比11.8%;来自帽子的销售收入为4.97亿元,占比22.5%,墨镜、口罩、袖套及手套等其他配饰共实现营收6.03亿元,占比27.3%,鞋履销售收入0.57亿元,占比2.6%。 综合品类来看,2019-2021年,蕉下非防晒类产品收入分别为0.03亿元、0.77亿元、4.96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0.7%、9.6%和20.6%。 于招股书披露的业绩期间,其共有22款精选单品各自曾取得年销售额超3000万元,其中包括2017年或之前推出的双层小黑伞、口袋系列伞、胶囊系列伞等防晒精选单品。 或许是考虑到仅凭防晒单腿走路存忧,也无法满足资本市场想象以支撑上市,今年3月,蕉下通过全地形户外鞋等品类进入户外市场;9月,蕉下上新了冲锋衣产品线—气绒冲锋衣。 在营销方面,蕉下的防晒产品依靠在全平台种草、与KOL合作、并签约周杰伦作为代言人不断增加品牌露出,实现传播和破圈的高效营销之道。 在「不二研究」看来,对于蕉下等这类新玩家来说,想要在冲锋衣赛道闯出一片天地,仅靠轻量型户外的概念还远远不够,仍需要在专业度上下功夫。 蕉下在招股书中也称其所有生产均外包给合约制造商,“与合约制造商合作可让极为灵活地管理供应链,优化运营”。据招股书显示,蕉下有166家合约制造商,大部分合约期限只有一年。 代工厂的B面,其风险弊端同样明显,蕉下也在招股书中坦承,其与第三方合约制造商以非*方式合作,可能会遭遇与合约制造商有关的运营困境。 在「不二研究」看来,与许多网红品牌类似,蕉下的后端供应链并没有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难以打造产品的核心护城河。距离破除“网红局”、形成真正的竞争壁垒,蕉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04 过冬利器还是昙花一现? 根据Euromonitor以及观研天下数据,我国户外运动用品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669亿增长到2021年的3575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5%;预计2025年户外运动用品市场规模将达到约6000亿。 在潜力蓝海之下,新入局者众多;冲锋衣及大户外赛道的未来竞争,可以预见会越来越激烈。 抛开防晒硬科技还是智商税的争议,目前,蕉下主要面临部分网红商品“依赖症”、季节性限制等问题,在「不二研究」看来,这主要是由于蕉下定位于防晒品类,而防晒品类受季节性影响较大,蕉下在生产环节依赖代工厂,且尚未掌握后端供应链;与此同时,蕉下户外产品的第二曲线尚未长成。 正式登陆资本市场前,蕉下试图讲述一个新故事:在更看重研发能力的户外赛道,蕉下试图押注冲锋衣等户外产品,只有提升自身研发能力,才有可能成为新的盈利增长点。 从防晒品类到大户外领域,蕉下能否凭借冲锋衣“过冬”,仍需时间验证。 |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